关于春季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提示
发布人:龙媛媛  发布时间:2023-03-23   浏览次数:443

随着春季来临,气温逐渐升高,各种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若不注意饮食卫生,极易罹患感染性食源性疾病;同时,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山上、野外、路边、公园里、小区绿化带各种野生植物和蘑菇破土而出,部分地区出现因自采蘑菇、野菜和野果等导致的中毒和死亡事件。为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关工作下提示

一、预防食源性疾病

随着气温的增高,食物易腐烂变质。被污染的食物未经烧熟煮透或者煮熟后又受到带菌容器或食品加工工具或食品从业人员带菌者的污染,食用后引起发病,常见症状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主要发生在餐馆、学校食堂,常见的食物-病原组合包括副溶血性弧菌-动物性海产品、沙门氏菌-肉类、沙门氏菌-蛋类、蜡样芽胞杆菌-面米食品等;预防致病菌污染,要从原料的引进、加工、消毒及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等多个方面严格把关,加强餐馆、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确保食材的新鲜、清洁、安全、无害。

二、预防毒蘑菇中毒

春季毒蘑菇中毒多见于南方地区,主要由自采或误食野生蘑菇引起,多发生在家庭和街头摊点。毒蘑菇中毒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幻视幻听、谵妄、光敏性皮炎、肝脾肿大、呼吸困难、肝损害甚至死亡等。各单位、各学院应在毒蘑菇中毒高发季节,及时对师生发布风险警示或消费提示;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告知广大师生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野生蘑菇,避免中毒事件发生。

三、预防菜豆和有毒野菜中毒

菜豆也叫四季豆,含有皂甙和植物血球凝集素等天然毒素,若未充分烧熟煮透,毒素没有被完全破坏,食用后可导致中毒,主要发生在家庭和单位食堂,因此食用时一定要“烧熟煮透”,使四季豆失去原有的生绿色和豆腥味再食用。

春季野菜生长旺盛,因误采误食野菜、野果引起中毒的事件也日渐增多。中毒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有些有毒植物与野菜、野果的外观相似(如:毒芹与水芹、化儿草与血皮菜,马桑果和桑葚等),误采误食后引起中毒;二是有些野菜、野果含有微量天然毒素(如:蕨菜、桐油果),如果烹饪不当或一次食用量过大也会引起中毒。野菜中毒主要发生在家庭和农家乐等场所,野果中毒多因儿童和野外作业者误采误食引起,中毒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多见,严重的可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如:毒芹、狼毒草等)。因此不要随意在公园、路边或野外采摘不熟悉、不认识的野菜、野果食用。

 

                  后勤保障处第一饮食服务中心

                        2023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