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防病指引及防病措施
发布人:龙媛媛  发布时间:2019-09-18   浏览次数:323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方式传播,潜伏期为3~15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15天内发病。主要典型症状为:突然发热(39℃以上),一般持续3-7天;皮肤出现皮疹,可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同时伴有“三痛”—头痛、眼眶痛、关节痛和“三红”—面、颈、胸部潮红的现象及皮肤黏膜出血点等症状。

                防病措施

()控制传播途径

由于登革热主要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其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

1.消除蚊子孳生地和幼虫

(1)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防止和清除地面积水,消除蚊子孳生地。

(2)将贮水容器(如水杯、水壶、饮水机)水井及贮水池加盖并定期清洗。

(3)将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

(4)对于花瓶等容器,每3-5天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尽量不用清水养植物。

2.杀灭成蚊

采用用喷洒或施用对人无毒的杀虫剂消灭成蚊。灭蚊重点是校园内成蚊较多的树林、草坪、垃圾和废物堆放处等场所。

()加强疫情的监测和报告

1.要落实晨检工作制度(尤其是国庆节小长假后返校的一周内),一旦发现有发热等疑似登革热症状的学生要及时医院就诊,及时排查。

2.要做好对学生因病缺课病因追查和登记,做到对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处理,以防疫情蔓延。

()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1.户外活动时尽量穿着长袖衣服和长裤,并在裸露的皮肤要喷涂驱蚊剂;

2.尽量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或活动。

3.宿舍内装置蚊帐,防止蚊子叮咬。

4.学生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返回后,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登革热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主动告诉医生相关旅游史信息,以免延误病情。

                           

                            东华理工大学医务所

                                 2019.9.12